- · 《外语界》数据库收录影[05/28]
- · 《外语界》收稿方向[05/28]
- · 《外语界》投稿方式[05/28]
- · 《外语界》征稿要求[05/28]
- · 《外语界》刊物宗旨[05/28]
“一带一路”视阈下外语应用能力提升对策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现状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外语专业的理论课程的学时、内容以基础类外语课程、语言、文化以及文学类课程为主,与实践课程的比例稍欠
1 外语应用能力培养现状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外语专业的理论课程的学时、内容以基础类外语课程、语言、文化以及文学类课程为主,与实践课程的比例稍欠合理,不能满足应用培养需求,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公共外语教学则大多为大学外语四、六级过级为主要目标,忽略了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实际需求,尤其是专业领域的外语需求。另外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外国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了解不多,导致其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实际运用外语时,很难真正理解外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习惯,从而造成沟通不畅。
在师资力量方面,高校外语专业的老师大部分欠缺行业经历和实践经验,这就导致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侧重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忽略实践能力的提升。并且,外语教师的研究方向大多受在校时期的学习内容影响,多为语言学、文学、文化等方向的内容,而大部分高校又很少为外语教师提供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相关的培训,进而导致外语教师在进行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相关的教学研究时欠缺专业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内容方面,外语专业和大学外语的教材仍以传统教材为主,尽管大部分高校已经明确提出向应用型转变,但是相关教材的建设却并没有随之到来,因此,外语专业和大学外语的授课内容仍然集中在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并为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进行调整,因此很难实际提升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2 外语人才需求现状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对于各行各业人才外语能力和外语语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往来日益加深,对于各个行业人才的需求就不再局限于对其专业能力的需求,更需要具备能够与其他国家人民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我国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走出去”,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有效的合作与交流。这就不仅需要提升学生基本的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民情,从而达到持续稳定的沟通与合作。另外,对于专业的外语人才,要求其具备能够进行精准传达语言信息的高水平专业外语能力,进而提供高标准的外语语言服务。
3 外语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与自然生态一样,教育是一个由多种因子有机相连的生态系统,各要素、各层次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对教育的发展起着促进或抑制作用。教育生态学则力求揭示各要素、各层次之间的复杂性及关联性,以整体关联的思维方式研究由这种关系联结起来的教育系统,赋予作为整体的教育生态以更大价值。注重外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全面联系、突出外语人才培养的整体价值,强调人才培养的动态过程、追求持续发展,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以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使人才、教育、环境得到和谐持续发展。根据整体开放性、丰富发展的特征,增进外语学科对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生态化,促进个体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和谐性。保证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倡导建立学生、教师与学校、学科的整体协调,以满足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
4 外语人才培养策略
4.1 外语课程体系改进
高校外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依据外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根据外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思考。外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首先应该注重开放性外语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营造个性化的外语教学环境;其次,在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引导下,根据教师结构、学生能力、学科特点等不同方面的需求,及时、灵活地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学分、课程性质等,实现教与学的多样化。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与实施,需要教师、学生、课程结构、课程目标等要素的相互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过程中占据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适应能力、心理变化等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也影响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否能够得到切实提高。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高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及时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形成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符合学生的学习期待、学习动机、学习条件,落实学生在未来工作环境中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体现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与需要。
文章来源:《外语界》 网址: http://www.wyjzz.cn/qikandaodu/2021/0122/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