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国外阅读理论模式述评

来源:外语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国外阅读理论模式述评刘天伦本文主要介绍国外阅读理论的模式,然后就阅读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外语界同行批评指正,共同探讨。阅读理论模式的分类阅读

国外阅读理论模式述评刘天伦本文主要介绍国外阅读理论的模式,然后就阅读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外语界同行批评指正,共同探讨。阅读理论模式的分类阅读理论模式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阅读理解的过程与性质。其分类方法,依笔者所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该模式所描述的阅读理解过程的起始点、方向、路线与动力等特征而加以区别。常见的术语有自下而上(Bottom—up)、自上而下(Top-down)、相互作用(Interactive)、读物驱动(Text—driven)、读者驱动(Reader—driven)、线型(Linear)、环型(Cyclical)等。另一种是根据该模式所采用的理论基础而加以区别,如心理语言模式(Psych01jngu㈣c models)、图式(Schemata)模式等。本文将采用最常见的分类方法,即按照模式所描述的阅读理解过程特点,将其分为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相互作用三大类。一、自下而上模式自下而上的“下”是指阅读的对象——读物;“上”则指读者。这类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l、强调来自读物的信息优先于读者对读物内容的期望。因此,此类漠式又被称为读物驱动式或资料驱动式(Data—drivern);2、认为阅读过程是一种通过解码、编码fIl转换等手段,对信息进行线型处理的过程。其中,小块的读物(字母、单词、短语和句子)被逐次吸收,分析并逐渐与其它小块汇合,直到它们产生意义。因此.阅读理解是“对单词的精确识浒的自动结果”(JenkinsLarson1978)c0;3、认为在本质上,阅读是把书面符号转换成大致对应的口语的过程,即认为书面语言从属于口语。一旦书面符号被解码,读者只须运用已有的口语技能便能理解读物。Gough的“一秒钟阅读”模式(1972)便是典型的自下而上模式。P.Gough的母语阅读过程模式对读者如何处理读物的过程作了详尽的描述(见图一)圆。这一过程始于读者的目光最初触及书面符号的一剁那,直到理解这些词的意义。他根据目光定置(eye fixation,指读者的目光在读物上停止或移动的时间)研究的结果,假定读者的视觉系统(Visual system)在读物(Suppose the eye…)上的定置会使读者在脑中产生一种显像(icon)。这种显像一次摄入15—20个字母或间空,并且在大约100毫秒的时间内便会清晰显露。随之,析像机制(scanner)应用字形识别常规(Pattern recognition routine)来处理摄入的显像。这时,字母的形体,如线条、弯曲、棱角等被识辨而进入字形寄存器(character register)。接着,解码机制(decoder)使用密码本(code book,读音规则)来确定字形的音位,并通过音位记录机制(phonemic tape)将其移交检索机制(1ibrarin)。检索饥制则通过脑中的词汇库(1exicon)来基本确定词汇的意义,并将其转入初级记忆中(primary memory)。当初级记忆中的词汇达到一定数量,便进入句子合成和理解机制(Merlin),接受语法与语义规则(Syntactic8T.romantic rules)的处理,直至形成句子并被理解。一旦初级记忆中的内容被理解,它便进入“已理解句子进入区”(TPWSGW一.92.TAU,the place where sentences go when they are understood)。如果句子合成与理解机制未能破译句子,目光定置将继续下去,或者回归原处,进一步处理。这时,初级记忆中的内容被抹掉以便让新的信息进入。然后处理过程重新开始。Gough认为,尽管熟练的读者识别字母迅速,但确实是一个接一个地,从左至右连续地阅读。当句子被理解后,则由编辑机制(editor)通过语音规则(phonologi eal rules)将其进一步处理。其文字稿(script)则通过发声系统(vocal system)以内在话语的形式结束。自下而上模式中较典型的还有1.aBerge和Sarnuels,以及Carver的模式。LaBerge和Samuels(1974)强调注意力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作喟和阅读过程中的自动性,认为在流畅的阅读中,从视觉摄入到产生意义的每一阶段所进行的处图一理,必定是自动性的。因此,熟练的读者能把注意力用于理解,而初学者则需要更多地专注于解码。Carver的模式(1977—78)则强调理解书面文字与理解口语的等同性;认为在阅读中,内在话语(inner speech)有助于理解作为一想法的整体表达——句子。即,象听说话时一样,一个句子被表达时,便被理解了。二、自上而下模式尽管自上而下模式通常也视阅读为一种线型过程,这个过程却是从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上面,朝读物本身——下面运行的。由于这类模式强调读者的认知与语言能力在理解中的关键作用,它们也被称为读者驱动或心理语言模式。其特点可归纳如下:l、认为阅读是一种主动在读物中寻找意义的思考过程;2、强调读者已掌握知识与技能(Smith统称之为非视觉信息)⑨在理解中的作用;3、阅读是有目的性与选择性的.读者只专注于实现他们目的而必不可少的方面;4、阅读有预见性:已掌握知识与对理解的期望以及阅读目的之间的相互作用,使读者能预见读物的内容。纯粹的自上而下模式较少见,因为它们很快便让位于相互作用模式,但是这类馍式中的两个模式在外语阅读理论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Goodman(1968)的漠式和Smith(197I,1982)的模式。下面着重介绍Goodman的模式。他1967年提出的最初模式中.KennethGoodman视阅读为“一种心理语言猜测游戏。”对他认为.读者利用已有的句法和语义知识来减少他们对读物中书面符号与语音符号的依赖,并具体划分出阅读的四个过程:预测(Predicting),抽样(Sampling),验证(Confirming)和修正(Cor— retting)。首先,读者预测读物中的语法结构,运用他们的语言知识和语义概念,从读物结构中获取意义;为此,读物必须含有意义并且是用功能继全的语言表达的。随之,读者从书面符号中抽样以证实他们试探性的预测。Goodman认为读者阅读时不断地从三种可利用的信息中抽样:字形读音(graphophonic),语法和语义。字形读音信息取自书面符号;语法语义信息则要靠读者的语言能力⑨。在抽样过程中,读者从来不必看清每一个字母与单词;除非他正在处理中的单·93·词,语义与语法线索和他正在作出的预测吻合,否则他会视而不见。换言之,读者只挑选读物中能证实他的预测的线索。读者的句法、语义知识层次越高,他们抽样的选择性便越强。抽洋后,如果预测的意义被证实,读者对随之而来的内容将进行新的猜测;如果他提取的样品不产生意义,或者预测的书写符号输入没有出现,则需要从读物中提取更多的信息,以修正错误的预测。为了证实这一过程,Goodman使用了一种称作“迷失线索分析”(mi!!;cue analysis)的方法。他指示小孩朗读一些他们从未读过的,有一定难度的故事。然后将孩子们读错的地方作为“迷失线索”而加以分析。接着要孩子们复述他们能回忆的故事内容,以此表明他们理解了多少。在研究中,Goodman发现读者并不修正那些本身能产生意义的误读;如果读者确有困难,他们在验证书写符号线索前会寻找某种符合于语法结构的东西。此外,Goodman认为水平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阅读过程(见图二)@。水平低的读者(Profi— ciencyLever1)要更多地依赖书面符号的细节(1etters,letter patterns,word shapes)和读音规则(phonemes.phonemic patterns,word names);中级水平的读者(ProficiencyLever2)虽然可以省略这些,依然要借助输入信息的语音(AuralInput)来获取意义;而熟练读者(ProficiencyLever3)则可直接从大串的书面输入中获取意义。这些过程之所以有别于自下而上模式是因为“与其说是从书面符号中提取语音,还不如说是赋意义于书面符号。”(Smith1971)①ProficiencyLevel1三Recodtn8.图翌囤ProficiencyLevel2+固兰竺一固I..............JI..................一j·94·ProficiencyLevel3DeoodiIlg图二●?兰国园圈卜....-....L—.-1。__---____L--__。_-...--...L三、相互作用模式这类模式,颐名思义,阐述读者与读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也是读者驱动式,但是它们的阅读过程不是线型的,而是相当环型的。在这些过程中,读物中的信息和读者的思维活动(包括对书写符号、句法词汇和词义等信息的处理)对理解起了同时发生,同样重要的作用。这类模式数量众多,各有特点。其中较显著的共同之处,除了上述以外,是读者对读物的各层次处理可以互相影响。下面重点介绍Rumelhart的模式,并归纳其它几种影响较大的模式特点。D.E.Rumelhart(1977a)认为“阅读既是一个知觉过程,也同时是一个认知过程”。他引用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说明了句法、语义、词汇和表音信息对读者知觉书写符号的影响。例如,为了解释语义知识对单词识辩的引导力,他设计了一次实验。其结果表明,当两个联在一起的词在词义上有联系时,受试者能更快地判断是否一串字母能拼成一个单词;如bread—butter或者 doctor—nUl'∞。而当它们在词义上没有联系时,如bread-doctor或butter—nur,'se,受试者的判断时间则更长。他的模式强调许多不同类型与方向的处理,要视读物的上下文和可利用信息来源而定。图三便是他的模式的图解。堪)根据Rumelhart,读者视读那些记录在视觉信息储存(vis)机制中的书写符号输入(GraphemicInput)l特征提取机制(FeatureExtractionDevice)提选出这些单词的关键特征(熟练读者只提取能使阅读继续下去的必要部分),并把它们移交模式合成机制(PatternSynthesizer);在那里.读者以前所有的知识,包括拼写模式(Orthographic)、句法(Syntactical)、词汇(Lexical)、词义(Semantic)和语境的知识,都汇集一处,共同破译所阅读的信息。GraohanieInPutMo酿Pr曲able interpretattcmA atageRepresentation of矾InteractiveModel of仡咖fromD.E.Rumelhart,”T镀啪盱a弧ln/eract/veMode/o|Read/御,H or洳la//.y/n8.及彻幻(量温.),(1977)..,lUeat/o缸d砸沏砌m锄删VI,(尹.588)·Repr/nted匆perm融fromD.目.威册咖甜£,MentatH鲫/thResearchInstz/础te.图三总的来说,对每一层次知识的理解或分析,都受到更高层次分析的影响。图四@显示了他阐述的层次。Rumelhart认为,在字形特征层(Feature lever),读者使用语言知识来识别字母,并提取其中必要的信息;在字母层(Letter lever),相似的处理也在进行,这时读者必定会对字母的出现频率加以考虑:识别一个z比识别一个e就需要更多的特征证据;在字母串层(LetterClusterLever),·95·┏━━━━━━━┳━┳━┓┃”Semantic┃┃┃┃Lever┃┃┃┃”SyntaCtic┃┃┃┃Level”┃┃┃┃“Lexieal┃┃┃┃LeveJ”┃┃┃┃”Letter┃┃┃┃CItaster┃┃┃┃LeveI”┃┃┃┃”Letter┃┃┃┃Level”┃┃┃┃”Featttrc┃┃┃┃Level”┃┃┃┗━━━━━━━┻━┻━┛,,ActualInput”THE[同R图四读者寻找组成这一语言单位的字母顺序,并从词汇层(LexicalLever)提出假设。Rumelhart的词汇与句法层(SyntaeicLever),类似其它层次,其特点是既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词汇与句法层假设的质量取决于它们所依据的证据的质量。在所有层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假设交汇溶合、互相强化。Rumelhart认为难以阐述复杂的语义层(SemanticLever)的特点。他设想它与其它层次的运作方式类似,估评词汇层与句法层4提出的假设,判断它们是否有效。Stanovich的补偿假设为Rumelhart的相互作用模式增加了一个新特点。他认为“相互作用模式认为一个语型(Pattern)的合成,有赖于几种知识来源同时提供的信息。而补偿假设表明,任何一种知识来源的欠缺将导致对其它知识来源的更多依赖,不论它们的层次等级如何”(Stanovich1980);曲。Rumelhart和McClelland(1986)的平行分布处理模式则利用人工智能手段证明了:阅读时,人II卤中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信息与过程。它们都在起各自的作用,并互相制约。从而发展了Rumelhart的最初模式。Kintch&.Dijk的读物建模(Text—modeling)模式(1978),与Pearson-一Tierney的读/写模式(1984)都认为读者在阅读时,编辑了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读物原文的新版本。而Just与Car— penter则通过目光定置研究。发现读者在看见实义词(content words)时便会寸-.ep试图破译它们,而不是等到读了更多的词以后。这说明图式x(schema)论的有效性,因为实义词显然比功能词更容易激活图式。图式理论在近年来所有新的阅读理论中都得到强调,是因为图式代表了读者对各种已有知识的概念,没有这些概念,熟练的阅读理解是不可能的。Bernhardt(1986 c)对阅读理论的贡献是她的元认知(metacognition)策略;读者在阅读时不仅思索读物的内容,而且思索自己的阅读过程是怎样进行的以增进理解。’阅读理论模式对外语阅读的意义大多数阅读理论模式的产生都与阅读教学与测试有关。"Eff]x寸夕t-阅读研究的影响是巨.——图式本是心理学术语.这里是指读者对世界万物概念。这些概念组成了读者用来衡量和储存在阅读中所理解信息的框架。·96、大的。在70年代初以前,外语阅读研究都受到自下而上模式的影响,把外语阅读看成一种对单词的解码过程。因此,许多早期外语教学上的建议都强调单词在阅读中的作用。同时.由于这种模式的读物驱动性质比别的模式似乎更能解释那些能力差的和初学外语者的阅读过程。随着GOOdlTIRn提出阅读是种心理语言过程,自下而上的模式便失去了往日的重要性。因为很多外语的成年学习者,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是母语的熟练读者。他们对外语读物内容的预测能力和他们相对广阔的知识面,自然地被认为在他们的阅读理解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此外,许多外语教学模式都认同于-C,-理语言原理,并提倡培养学习者的预测能力。然而,纯粹的自上而下模式,对那些由于读物中生词太多而为难的读者来说,没有什么意义。相互作用,读者驱动型模式的影响在近些年里是显著的。其中心为图式理论,读者被视为积极的参预者,他们所有的知识与经历都在理解中起了重大作用。其它如读物不容忽视,每一处理阶段的影响可变化;一方面的知识不足可通过更多地依赖其它方面而得到补偿;读者秀构读物意义等观点,都被吸收到外语阅读理论内。强调从读物中提取意义时的策略,在外语阅读理论与教学中具有中心的位置。如何看待阅读的理论模式和对其研究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是不容置疑的。在反驳别人对理论价值怀疑时,Krashen(1979)说:“……没有任何东西比一种好的理论更实用了。”@然而,由于阅读理解是种十分复杂的过程与结果.所牵涉到的变量太多,要形成这种“好”的理论,决非易事。事实上,不论母语或外语阅读理论界都已经有一些大致统一的看法,但是还不存在某种公认的、权威性的理论模式。对许多外语阅读理论,特别是那些试图反映阅读时复杂的心理过程的理论,不:少专家都持谨慎的怀疑态度。笔者认为,影响这些理论可信性的因素有多种。其中,由于构成母语阅读理论基础的大多数实验数据都是从实验和课堂阅读环境中取得的,与真实性阅读环境已有一定差异,用这种方式形成的母语阅读理论,来解释外语阅读情况,其有效性将进一步受到削弱。然而,影响这些模式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它们明显的片面性。这是因为,这些模式的产生,都受到时代,理论来源,实验对象与条件,与偏重的目的等因素的局限,难以用来解释所有的阅读理解现象或应用到所有的阅读场合。这有点类似四个瞎子摸象的寓言:如果将其对局部所得的经验,用来解释对总体的经验,其片面性是难免的。何况阅读理解这头“象”是会发展的(知觉,认知与理解的水平不会停留在起始点上),和会变化的(在各水平的发展阶段,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从另一方面说,如果我们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这些模式,我们会感到我们对阅读理解过程的了解,越来越完整,可望达到认识的精确容忍度所允许的范围。对此,笔者的释解有以下几点:一、现有的各种模式,与其说是相互排斥,还不如说是互相补充:如果那四个摸象的瞎子在向第五个瞎子(我们)汇报对象的印象时.也同时汇报他们各自所站的具体位置。那第五个瞎子有关象的整体印象,有可能不是混乱的。而是相对完整的。而我们对备种漠式产生的背景与条件,都能详细了解。事实上,后出现的模式经常比先出现的相对完整(从强调读物因素一读者因素一两者的因素一加上对世界的普通知识与一般语言背景知识);二、当我们由于模式的多样性和强调的方面不同,而感到有些不知所从的时候,我们也看到,理论家们对影响阅读理解而必不可少的因素的看法,非常一致。这不仅可以在大量的有关专著中看到,而且从专家们使用的实验手段中也能看到这一点。尽管Gough,Smith和Just与Carpenter各自的模式类型不同,实·97·

文章来源:《外语界》 网址: http://www.wyjzz.cn/qikandaodu/2021/0212/500.html



上一篇:“课程思政”融入高校外语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英语be Worth的用檔探讨

外语界投稿 | 外语界编辑部| 外语界版面费 | 外语界论文发表 | 外语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语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