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新工科建设融入石油类高校外语翻译教学初探

来源:外语界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于2017年发布,自此全国很多大学开始按照通知要求,陆续迈入了——新工科的研究实践阶段。笔者所在的石油大学正

0 引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于2017年发布,自此全国很多大学开始按照通知要求,陆续迈入了——新工科的研究实践阶段。笔者所在的石油大学正是响应教育部这一号召,倡导理工结合、工工结合,以及工文交叉。重点支持服务国家安全战略的地质类、石油工程类等学科交叉性强的专业。然而要培养符合新工科建设目标的复合型科技人才,不但需要学科融合和交叉教育背景,还需要优秀的外语能力,尤其是渗透在实际应用听说读写中的翻译能力。然而多数石油类工科院校的外语教学依然延续中学阶段的基础外语教学模式,缺乏将外语同专业内容融合的意识;而且很多外语教学课堂规模庞大,教材内容空泛单一、师生互动少、学习者外语学习动机不足等现象逐渐显现。教师仍在饰演领导者身份,赶进度、一言堂、满堂灌的问题屡见不鲜。因此,当下石油类院校新工科建设研究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社会和企业,却不具备熟练用外语获取学科行业的信息的能力,更做不到用外语在工作和学术交流中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很多毕业生做相关科技外文翻译都一筹莫展,只能借助互联网上的翻译工具。我们高校培养出来的各个领域的科技人才在今后的工作、研究中需要翻译大量的外文文献,以此来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动态和动向,还要把自己的学术论文翻译成外语,在国际会议及国际期刊上发表和交流,这些都对石油类高校外语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目前,石油类高校大学外语翻译教学主要矛盾已转变为“大学生渴望用外语汲取和交流他们的学科信息与目前高校外语教学不能充分满足他们需求的矛盾。”大学外语翻译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以语言形式和提高语言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应该将当下教育部提出的新工科建设内容融入到大学外语翻译教学中,这才是大学外语翻译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1 “新工科建设”对石油类高校外语翻译教学的要求

大学外语翻译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提升学生的语言和交际能力,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课程的组成部分。以石油类高校为例,首先学科建设要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这就要求大学外语中要突出针对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能源有效存储利用、油气田勘探开发体制增效这些方面的外语翻译教学。其次,围绕石油类高校服务“油头化尾”,实现石油化工、材料类、电子信息类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增加智能化工、精细化工、仿生材料等专业方向,大学外语要顺应趋势更新教学内容,为培养精细化工智能材料国际化人才助力。助力机电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交叉融合,为新增加的石油石化智能装备制造、海洋油气装备安全检测方向提供相应的外语翻译教学,培养懂外语的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总之大学外语翻译教学要配合高校的优势工科专业实行“专业+外语+管理+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懂专业、会外语、善管理、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2 如何因地制宜地将“新工科建设”融入大学外语翻译教学

部分石油类工科高校,作为地方新工科综合类改革项目的试点单位,担负着振兴地方经济,强化校企合作的责任,以输送出兼具工程实践能力与专业技术知识,又能熟练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这些高校必须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各工科专业要抓住新技术创新和新产业发展的机遇,把握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将“新工科建设”融入大学外语翻译教学。

首先,要提高师资水平,大学外语教师综合素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障,因此建设具备较高综合水平的英语师资队伍迫在眉睫。由于大学外语教师基本都是外国语言文学方向的,虽然语言知识和文学功底扎实,但是工程专业知识薄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都倾向于采用传统的EGP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专业外语翻译教学都由学院内部非外语专业教师轮流承担,且不固定,他们大多不擅长语言技能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因此,完善的外语师资队伍应由大学外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其次,使用顺应新工科建设的教材。由于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印刷,会有周期滞后性,使得满足新工科建设要求的大学外语教材非常欠缺。所以应选择与新工科内容贴近的教材,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包含光伏、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内容,激发相关学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部分有条件的石油类高校可在积累一定经验后,编制适合自己主干专业用的外语教材。专业外语教材还可以从专业教师角度遴选一些逻辑严密、文笔流畅、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学科前沿文献,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还可以利用MOOC的丰富资源,寻找同专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网络课程,多维度强化学习效果。

文章来源:《外语界》 网址: http://www.wyjzz.cn/qikandaodu/2021/0309/534.html



上一篇:苏格兰中小学外语课程改革年的回顾与反思
下一篇:创意课堂项目教学法在学生创意思维培养中的实

外语界投稿 | 外语界编辑部| 外语界版面费 | 外语界论文发表 | 外语界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外语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